管道系統是現代工業、能源傳輸和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動脈”。無論是石油、天然氣、水,還是化工原料,都需要通過管道安全高效地輸送。而管道的連接,尤其是在現場進行的周向焊縫,其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環境安全。焊縫缺陷不僅會影響管道的承載能力和密封性,更可能在惡劣工況下引發泄漏甚至爆裂的災難性事故。
管道焊縫的特殊性在于其多是周向焊縫,且需要考慮內壁和外壁的雙重質量要求。本文將重點探討管道焊接過程中常見的內外焊縫問題,分析其產生原因、潛在危害,并提供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期提升管道焊接的質量水平。
管道焊接相較于平板或其他結構焊接有其獨特性:
位置復雜: 大部分管道焊縫是固定位置周向焊,焊工需要在平焊、橫焊、立焊甚至仰焊等各種位置進行轉換焊接,操作難度大。
空間受限: 有時焊接空間狹窄,影響焊工操作和設備的布置。
壁厚變化大: 不同用途、不同壓力的管道壁厚差異很大,從幾毫米到幾十毫米不等。
內部環境: 管道內部空間有限,對焊根成形、清渣以及內部檢測和修復提出了挑戰。
對接精度: 管道對接時的錯邊量(Hi-Lo)對焊根質量影響極大。
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出現焊接缺陷的風險。
常見的管道焊縫缺陷與普通焊接缺陷類似,但其在管道應用中表現出一些特點和獨特的危害:
描述: 焊縫金屬或熱影響區中出現的線狀或非連續性裂縫。
表現: 可能出現在焊縫表面(肉眼可見或MT/PT檢測)、焊縫內部(UT/RT檢測),沿焊縫長度或垂直于焊縫方向。管道焊縫根部和焊趾是裂紋高發區。
原因:
熱裂紋: 焊材或母材成分不當(高硫、磷),焊接參數導致焊縫形狀不良,焊接應力大。
冷裂紋: 鋼材淬硬傾向大,焊前預熱不足或焊后冷卻過快,焊縫含氫量高,焊接殘余應力。
危害: 對管道安全構成最嚴重威脅。裂紋是應力集中源,在壓力、溫度變化、振動、腐蝕等作用下極易擴展,導致穿透性缺陷或突然斷裂,造成嚴重泄漏甚至爆炸。根部裂紋(多為冷裂紋)因難以發現且位于應力集中部位,尤其危險。
防治:
嚴格控制母材和焊材成分。
焊前徹底清理坡口及附近區域: 移除油污、水分、銹蝕。
使用低氫型焊材,并按規定烘干: 減少氫的來源。
嚴格執行焊前預熱和控制層間溫度: 特別是厚壁管或高強鋼管,減緩冷卻速度,促使氫逸出。
合理選擇焊接方法和參數,控制線能量。
焊后必要時進行后熱或消除應力熱處理。
描述: 焊縫金屬凝固過程中氣體未逸出形成的空洞。
表現: 可能分散在焊縫各處(點狀氣孔),沿焊縫方向呈鏈狀或條狀(鏈狀/條狀氣孔),或聚集在焊縫內部(密集氣孔)。
原因:
焊材或母材表面有污染物(油、水、銹)。
焊材潮濕或藥皮變質。
保護氣體不純或流量不足(針對氣體保護焊)。
焊接速度過快,氣體來不及逸出。
電弧過長或焊接電流電壓不匹配。
危害: 降低焊縫有效承載面積,影響致密性和密封性,是潛在的泄漏點。密集氣孔或鏈狀氣孔會顯著降低焊縫強度和韌性。
防治:
徹底焊前清理。
焊材嚴格按規定烘干和儲存。
使用純凈保護氣體,調整合適流量和噴嘴位置。
優化焊接參數和速度。
描述: 焊道與焊道、焊道與母材之間未完全熔合(未熔合),或焊縫金屬未完全填滿坡口厚度,根部未熔化連通(未焊透)。
表現: 常出現在多層焊的層間、坡口側壁,以及對接焊縫的根部。管道焊縫的根部未焊透和未熔合是極其常見的且危險的缺陷,尤其是在根部打底焊時。
原因:
焊接熱輸入不足,電流電壓偏低。
焊接速度過快。
坡口角度或根部間隙不當(間隙過小或鈍邊過大易未焊透)。
坡口表面或層間有氧化皮、熔渣、飛濺未清理干凈。
運條方法或角度不當,電弧未能有效熔化側壁或根部。
管道對接錯邊量過大 (Hi-Lo)。
危害: 焊縫有效截面積嚴重減少,形成應力集中,是管道接頭斷裂和泄漏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未焊透的根部焊縫相當于留下了未連接的缺口。
防治:
精確控制坡口加工和組對間隙、錯邊量。
選擇合適的焊接方法和參數,確保足夠的熔深和熔合。
根部打底焊時,采用合適的運條技巧,確保根部完全熔透。
多層多道焊時,每層焊道焊前必須徹底清理熔渣和飛濺。
加強焊工技能培訓,提高位置焊的操作水平。
描述: 焊縫金屬中殘存的非金屬熔渣。
表現: 條狀、點狀或塊狀夾雜在焊縫金屬中,常出現在多層焊的層間、焊道與坡口側壁之間。管道周向焊的多層多道焊接使得層間清渣尤為關鍵。
原因:
多層焊時層間熔渣未徹底清除。
焊接電流過小或速度過快,熔渣未能充分上浮。
焊條藥皮成分不當。
運條方法不當,熔渣被焊縫金屬“包”進去。
危害: 降低焊縫有效承載面積,形成應力集中,影響力學性能,特別是韌性。
防治:
嚴格執行層間清理制度: 使用鋼絲刷、焊渣錘、角磨機等工具徹底清除每層焊道的熔渣和飛濺。
調整焊接參數,使熔渣有足夠的時間上浮。
采用正確的運條方法,控制熔池行為。
描述: 焊趾處母材表面形成的凹槽。
表現: 沿焊縫外側焊趾可見的凹陷。有時根部焊縫與鈍邊連接處也可能出現內部咬邊。
原因: 焊接電流過大;電弧過長;焊接速度過快;焊條/焊槍角度不當,熱量過多集中在坡口邊緣。
危害: 減小母材有效承載截面積,形成應力集中點,顯著降低管道接頭的疲勞強度,易成為裂紋萌生源。
防治:
調整合適的焊接電流、電壓和速度。
掌握正確的焊條/焊槍角度和運條技巧,避免在坡口邊緣停留過久。
描述:
外部焊瘤 (Overlap): 焊縫金屬堆積在焊趾處,未與母材熔合。
內部焊瘤 (Excessive Penetration / Root Bead): 根部焊縫金屬過度下垂或向管內突出形成腫瘤狀堆積。
原因:
外部焊瘤:焊接電流過小,焊接速度過慢,焊條角度不當。
內部焊瘤:根部間隙過大,焊接熱輸入過大,焊接速度過慢,根部電流電壓參數不匹配。
危害:
外部焊瘤:形成未熔合區和應力集中點,影響外觀和外部無損檢測。
內部焊瘤: 形成內部應力集中,影響管道內部流體流動(增加阻力、造成湍流、促進腐蝕介質滯留),嚴重影響射線檢測 (RT) 的判讀,可能阻礙內檢測器 (Pig) 通過。
防治:
嚴格控制組對間隙和錯邊量。
精確控制根部焊接電流、電壓和速度。
掌握正確的根部焊運條手法,控制熔池大小。
描述: 兩根對接管道的內外壁沒有對齊,存在徑向偏差。
表現: 外部或內部的管壁高度差。
原因: 管材端部不圓度,切割、坡口加工或組對不精確,組對工具使用不當。
危害: 這是導致未熔合、未焊透、內部焊瘤、咬邊、應力集中等多種缺陷的“根源”之一。 嚴重錯邊會導致焊縫兩側受力不均,大大降低接頭強度和疲勞壽命。
防治:
控制管材質量,確保端部圓度。
精確進行切割和坡口加工。
使用合適的內外對口器,嚴格控制組對時的錯邊量,使其符合規范要求。
預防和控制管道焊縫問題,需要系統的質量管理:
焊接工藝評定 (WPS & PQR): 針對特定的管材、壁厚、焊接方法、焊材、焊接位置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驗證工藝參數的有效性。
焊工資格認證: 確保參與管道焊接的焊工經過專業培訓,并通過了相應的資格考試,具備在各種位置焊接合格焊縫的能力。
嚴格的焊前準備: 包括坡口檢查、組對、清理、預熱等。
過程監控: 監督焊工操作是否符合WPS要求,控制層間溫度,確保層間清理徹底。
焊后檢測: 根據工程要求和規范,對焊縫進行全面的質量檢驗:
外觀檢查: 檢查焊縫成形、尺寸、是否有咬邊、焊瘤、表面裂紋等。
無損檢測 (NDT): 這是管道焊縫內部質量控制的關鍵手段。常用的包括:
射線檢測 (RT): 對體積性缺陷(氣孔、夾渣、未焊透、內部焊瘤)敏感,但對平行于射線方向的裂紋和未熔合不敏感。
超聲波檢測 (UT): 對平面性缺陷(裂紋、未熔合、未焊透)敏感,尤其適用于厚壁管。相控陣超聲檢測 (PAUT) 和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 (TOFD) 是先進的UT技術,能更準確地檢測和定位缺陷。
磁粉檢測 (MT) / 滲透檢測 (PT): 用于檢測焊縫表面及近表面缺陷(表面裂紋、咬邊等)。
管道內外焊縫的質量是管道系統安全運行的基石。從組對時的錯邊控制,到根部打底焊的熔透成形,再到填充蓋面焊的層間清理和焊縫成形,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理解常見的管道焊縫問題及其產生原因,嚴格執行焊接工藝規程,加強焊工培訓,并輔以科學有效的無損檢測手段,才能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控制焊接缺陷,確保管道系統的長期可靠性。
投資于高質量的焊接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是保障管道安全、減少環境風險和避免巨額損失的最有效途徑。
1. 高壓管道焊接技術要求
2. 無縫鋼管焊接技術要點
服務熱線:
官方公眾號
Copyright 2018 ? 深圳市麥格米特焊接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036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