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紋是降低焊接結構使用性能最危險的焊接缺陷之一,焊縫中禁止出現任何形式的裂紋。焊接裂紋是指在焊接應力及其他致脆因素共同作用下,使材料的原子結合遭到破壞,形成新界面而產生的縫隙。按照焊接裂紋的產生條件,可以分為熱裂紋、冷裂紋、再熱裂紋、層狀撕裂和應力腐蝕裂紋,以下重點介紹最常見的裂紋形式——焊接熱裂紋。
熱裂紋是在高溫和熔池凝固過程中產生的裂紋,是焊接過程中最常見的裂紋類型,從低碳鋼、低合金高強度鋼,到奧氏體不銹鋼、鋁合金和鎳基合金等都有產生焊接熱裂紋的可能。熱裂紋最常見于焊縫中心,屬于結晶裂紋,其形成過程主要與低熔點共晶物和拉應力有關。
熱裂紋會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安全造成嚴重影響,主要危害或影響包括:
結構破壞:熱裂紋可能導致結構件的破壞,使得其失去承載能力,嚴重時可能引發事故。
壽命減少:熱裂紋會縮短材料的使用壽命,降低其耐久性,影響設備或構件的可靠性。
材料性能下降:熱裂紋會使材料的強度、韌性等力學性能受損,降低其性能指標。
生產效率降低:在制造過程中,熱裂紋的出現會導致材料損耗增加,生產效率下降,成本增加。
安全隱患:熱裂紋存在的材料或構件可能在使用過程中突然失效,給人員和設備帶來安全隱患。
維修和更換成本增加:一旦出現熱裂紋,修復或更換材料或構件的成本通常較高,會增加維護和維修的費用。
焊縫金屬中C、S、P、Cu、Zn等低熔點元素及其化合物較多時,會促使形成熱裂紋。在焊縫凝固過程期間,這些低熔點物質容易在焊縫中央聚集偏析,當焊縫邊緣結晶凝固時,焊縫中心晶粒間雜質仍處于液態膜狀態,在焊縫收縮產生的應力作用下產生裂紋。
當焊縫深度比寬度大時,會使凝固顆粒增長垂直于焊接中心,容易產生熱裂紋,特別是高熔深的埋弧焊和藥芯焊絲氣保焊用于厚板窄間隙焊接時更容易發生。建議焊道寬深比(焊縫寬度/焊縫深度)在1~1.4之間有利于提高抗裂性。
此外,凹形焊縫比凸形焊縫更容易產生裂紋,而高電壓、焊接速度過快是凹形焊縫的主要成因,應盡量避免。
焊件剛性大,裝配和焊接時產生較大的焊接應力,會促使形成熱裂紋。
控制焊縫中有害雜質含量:嚴格限制母材和焊接材料中的C、P、S等有害雜質含量。
改善焊縫結晶組織:碳鋼和低合金鋼主要通過向焊縫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如Mo、V、Ti等,以改變結晶組織形態,細化晶粒從而提高抗裂性。不銹鋼則通過加入Cr、Mo等鐵素體形成元素,使焊縫中形成適量鐵素體,以減少P、S等有害元素在晶界上的分布,同時細化晶粒,從而有效防止裂紋產生。
限制稀釋率:對于一些易于向焊縫轉移某些有害雜質的母材,焊接時必須盡量減少稀釋率,如開大坡口、減小熔深、堆焊隔離層等,尤其是中碳鋼、高碳鋼以及異種金屬焊接時。
優化焊接設計:在設計焊接結構時考慮到焊接應力的影響,采用合適的接頭形式、減小焊接變形、優化焊縫形狀等措施,以減少焊接應力的產生和積累,從而預防熱裂紋的發生。
降低殘余應力:采用適當的預熱和后熱處理方法,以減少焊接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應力。預熱可以使焊接區域溫度均勻,減少溫度梯度,有利于減輕焊接應力。后熱處理則可以通過改變組織結構和釋放應力來降低殘余應力。
采用適當的焊接序列:通過合理的焊接順序和焊接層數來控制焊接過程中的應力分布,減少焊接應力的積累。通常采用從焊接中心向兩側交替進行的焊接序列可以有效減少熱裂紋的產生。
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溫度:適當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溫度,避免過快的焊接速度和過高的焊接溫度造成焊接區域的應力集中和過大的殘余應力。
采用適當的焊接工藝參數:焊接工藝參數直接影響焊縫的橫斷面形狀,適當減小電流可以減少焊縫厚度,改善焊縫形狀;采用低電壓有利于形成凸形焊縫;避免高速焊接可減小稀釋率并促進形成凸形焊縫;必要時采取預熱可以降低冷卻速度并減少應力,也有助于減少熱裂紋。
綜上所述,熱裂紋是焊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其主要產生原因包括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焊縫橫截面形狀以及焊接應力等因素。為了有效預防熱裂紋的產生,我們可以采取控制焊接應力、優化焊接工藝參數、合理設計焊接結構等預防措施。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熱裂紋的發生,提高焊接質量和工件可靠性,從而確保焊接工程的順利進行和安全運行。
1. 夾渣產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2. 焊接塌陷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服務熱線:
官方公眾號
Copyright 2018 ? 深圳市麥格米特焊接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20003605號